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征的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背景,对中华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艺术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艺术面临着众多挑战,也迎来全新机遇。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化,传统艺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会面临着边缘化和碎片化的风险;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为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为传统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围路径,成为摆在艺术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
具体而言,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重新阐释传统艺术思想,挖掘理论资源,制定战略、制度,组织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有利条件,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又在何种意义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化;如何让传统艺术在保持其文化底色和价值的同时,纳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以更加现代化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新的受众,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继续发展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互动等问题,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新时代文化建设为背景,以艺术学学科目录调整为契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期待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共享学术盛宴。
主旨论坛一
主持人:赵崇华 四川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彭吉象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
《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精神,推进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
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须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鲜明的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同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其实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理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内涵。对于全世界来说,艺术学可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建立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其次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需要努力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再次是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创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王廷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
经典艺术形态、经典审美理想、经典创作方法、经典美学风貌、经典批评方法是认识中华传统艺术的五个层面。传承中华传统艺术的目的是让经典形态、审美理想、创作方法、审美风貌、批评方法得以延续;让传统经典艺术以较少变化的姿态在现代社会延续,以作为现代社会艺术的智慧资源。传承原则要保持精神气质、基本样态、基本方法不变。中华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方法要用新理念和新方法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以新理念、新方法改造传统艺术、以传统形式表现现代题材。让传统艺术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智慧资源,让传统艺术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艺术形式是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现代价值。
夏燕靖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传统史学与“新”艺术史研究的拓展》
从西汉司马迁到清人章学诚,历代史家、学者在中国传统史学方面的理论与观点为当代艺术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本土的思想资源。近代以来“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规律认知,外国史学流派如“兰克主义史学”、新史学都促进了史学路径与方法的演变。在当代学术环境下,要求研究者跨越多重学科的视角,秉持宏大世界观确立在全球化浪潮中进行学术研究,进而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史研究体系。艺术史的新价值,是在探讨艺术史与人文社科涉猎对象规律性的同时,落脚在艺术对社会思想价值观的铺垫。而艺术史研究之“新”还体现在,其话语感召力必然牵涉到新文科研究范式,即不断丰富其学术内涵与外延格局。艺术史研究需要在方法上具有新的突破。推动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问题转向,坚持问题导向,提升问题意识,推动方法论创新,这是推动史学思想理论创新体系建设的本质意涵。
杜学文 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中华传统艺术现代化转化的若干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新的活力,实现了“现代文化”或“现代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目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现代艺术的表现力。在其转化路径上,呈现为价值观转化,现代理念表达手段转化,艺术要素转化,呈现技术转化,艺术形态提升转化,创意产品转化等多种路径的多元共生与融合共进。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转化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文明形态上代表着中华文明迈向现代文明,进一步确立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摆脱话语从属地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孙伟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
《红学的双创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红学发展,其显著的历史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借助于红学的显学性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并在思想战线取得了文化领导权;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美学相统一的方法居于红学的方法论的最高层次;三是打破传统思想和写法,洋溢出民主精神、人文精神,显示出优秀文艺传统及其创造性;四是成体系地阐释《红楼梦》与红学的内在理路、概念、命题、范畴,与中国文艺发展的文脉相结合;五是《红楼梦》已成为一张民族文化名片,成为国家外交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就是发挥《红楼梦》的创新精神,挖掘《红楼梦》之于现当代文学的资源意义,同时,这种发展与转化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对《红楼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
主旨论坛二
主持人:刘维东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田川流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城乡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与路径》
城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基本内涵包括坚持意在实现城乡之间文化的自由流动和互补、共生;其时代意义在于把握融合发展的内生性价值与交互作用,建构规范的运行机制、探索创新策略。其理论及实践探索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政策法制保障、运行机制的建构与完善,管理科学化。其基本理念包括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同属性。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城乡文化产业具有链接性、互动性、一体性及互补性。城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特点在于推进城乡非遗保护融合发展的生态化保护,防止城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泛化,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的准确认识,高新技术的科学使用等。现实路径集中在对融合发展的现实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互鉴性、当下性与相宜性的理解上。
段友文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黄河流域农事图像叙事的农本意识》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农事图像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遗产资源,其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借鉴和内源性动力。农业是自然生态系统被农业化的产物,从农事图像中度量、取舍我们的农业经验,可将农事图像叙事的文化核心内涵总结为三方面:四时有序的农作节律、二十四节气的农作时间经验、酬神演戏的农业回馈机制。这体现为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形塑了我国独特的生态文明。从农事图像的绘制可见中国乡土社会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其背后的深层机制对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车文明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
《传统戏曲冤案的现代解读:兼论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危害》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高度,以公案剧作品《窦娥冤》与屡被改编为戏曲作品的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为解读对象,对戏曲作品的创作动因与应对策略进行全新解读。两个戏曲冤案的悲剧源头并非来自行贿受贿的腐败吏治,而是来自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的轻率作风。从戏曲作品与现实案件两个维度,分析了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防范策略正是当前作为全党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的大兴调查研究。在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也是类似题材戏曲作品在当代的重要文化意义。
张金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关于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思考》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为理论指南,提出弘扬中华文明的三点思考。一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充满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自觉;二是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征需要追求革故鼎新的“旧邦新命”的稳定性;三是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征需要正视赓续危机以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张金尧教授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提升大众参与度,并提出构筑传承悠久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的倡议。他还建议应努力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饮食、衣饰、什物、祭祀”等等诸种文化因子在青年一代广为植播,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薛晋文 吕梁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西艺术的交流互鉴——从央视节目<遇鉴文明>谈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中外文明互鉴,是当下电视节目创作关注的重要主题。《遇鉴文明》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西文化平等观念;在视听创新表达中讲好文明互鉴故事;在坚守主流价值中高扬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既体现在人与媒介的共存共融之中,又体现在内在思想精神与外在美学形态的平等互鉴中。中国式现代化与中西艺术的交流互鉴,有助于自觉践行文化自信自强,有助于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迷雾和怪圈,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弘扬,推动了中西文化平等观念的构建。
主旨论坛三
主持人:卫才华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刘维东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中国气论思想在书画美学中的理论衍生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气论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美学理论形成了深刻影响。一组为受元气论影响形成的形神论、气韵论、一画论;另一组为受养气论影响形成的精神品格论、自然审美论、修养方法论。它们虽然在主客观层面各有侧重,但在深层意义上是同一的、吻合的,就是人类要尊重自然、合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籍此我们可以更为彻底地认识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精神,这种精神的终极指向就是:达到与宇宙自然之气的协调与吻合,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新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时期,揭示气论思想的深刻内涵,结合时代特色要求赋予其新的意义则更为可贵!
吴衍发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先秦艺术传承的组织形式与共生机制》
先秦时代的原始艺术活动可从原始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艺术传承及其组织形式、共生机制三层面进行审视。首先从考古、文献、文字以及艺术概念等方面,可看出在史前时期到西周时期发展中,已产生艺术与审美的观念。其次,在原始艺术传承及其组织形式方面,有原始的家庭传承、地缘传承和师徒传承等方式。第三,原始艺术传承的共生机制体现在先秦艺术与社会生产实践、原始宗教、审美观念、教育活动、科学技术及政治的关系等方面。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建立,以国家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先秦艺术的传承方式和组织形式,奠定了中华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的基础。
梁晓萍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在关系中理解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中华传统艺术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集合概念,对于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问题需在多重关系中进行理解。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理解,会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统艺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吐哺与滋养,而传统艺术又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直观、鲜活、灵动,影响广泛、持久且深远的部分。在艺术活动内部体系中去理解,将帮助我们树立整体性思维、辩证地对待中华传统艺术,有利于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再创造。在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去理解,可以凸显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是中华传统艺术传承问题凸显的重要缘起和重要背景;在与“古”“今”艺术的关系中理解,提醒我们在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中,应当自觉思考其可能实现的“当代性”与“现代性”,努力使其与人们的当下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在共时存在的共生关系中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警惕过度的介入带来的负面效果,促进宫廷、文人、民间艺术的共融与发展;在与理论、组织、制度、实践等的关系中理解,能够促使我们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进行正确的战略定位,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发展。
卢文超 东南大学副教授
《传统水墨的当代转化》
水墨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视觉形象,气韵生动,包蕴万千,营造出诸多让人心驰神往的中华美学意境。水墨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水墨画创作到水墨风设计,再到水墨动画、水墨舞台,可以看出水墨融汇时代审美、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这也是传统水墨不断转化创造、推陈出新的过程。水墨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转化创造并成为时尚,正是因为中华视觉形象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中华美学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李雅君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武周时期涅槃变的图像、风格与信仰内涵》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涅槃美术具有印度象征性图像传统。刊于武周时期的《大周大云寺涅槃变相碑》,利用石雕展现佛陀涅槃的场景,蕴含着丰富的佛教信仰,并极富时代特点。武则天因借佛教宣示其政权合法性,广建大云寺,该碑即在此背景下刊立。该碑在图像内容上、风格样式上,表现出武周时期佛教涅槃美术的特点,其碑阳、碑阴皆为佛陀涅槃的经典故事,如碑阳的纯陀供养、入般涅槃、金棺自举等部分,碑阴的八王分舍利、三佛龛像等部分。碑侧附有精美纹饰与菩萨像、金刚武士像。该碑造像的风格华丽细腻,展现了隋唐时期雕刻的风采。而弥勒降生等新图像内容的产生也与《大云经》等相关典籍的关系异常紧密。
杨阳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稷益庙明代戏台中的哈斯效应研究——兼议在古戏台上唱戏为何不用专职指挥》
古戏台作为古代承载戏曲表演的声学建筑,其形制结构的设计与声学技术的演进和声学功能的进化密切相关。明正德年间创建的新绛县稷益庙戏台,拥有罕见面阔,其后少有超越者。经演艺人员演出实践与声学测量与分析,证明该戏台次间的武场鼓板与文场管弦因距离较远而导致传声延迟。这一影响使声音的清晰度和平衡感不佳,增加了文武场两声部的配合难度。可知在明正德年间,哲匠们已通过此戏台结构对于戏曲表演的干扰与影响而认识了哈斯效应,即通面阔过大直接影响表演体验与演出效果。其后,控制戏台面阔的应对策略广泛应用于戏台营造中,成功解决了因戏台结构而致声部协调难以统一的问题。这个发现可谓中国最早的哈斯效应实验,而与哈斯的实验结论相比,明代哲匠极为出色,他们发现的时间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