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要闻

音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音院要闻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术论坛成果二

作者:发布日期:2023-07-20来源: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征的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背景,对中华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艺术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艺术面临着众多挑战,也迎来全新机遇。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化,传统艺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会面临着边缘化和碎片化的风险;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为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为传统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围路径,成为摆在艺术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

具体而言,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重新阐释传统艺术思想,挖掘理论资源,制定战略、制度,组织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有利条件,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又在何种意义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化;如何让传统艺术在保持其文化底色和价值的同时,纳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以更加现代化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新的受众,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继续发展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互动等问题,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新时代文化建设为背景,以艺术学学科目录调整为契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期待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共享学术盛宴。

专题论坛一

主持人:王廷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吴衍发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中华传统艺术组织传承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组织传承主要以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型社会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支撑。其中,中国文联组织、艺术家协会、五馆二院、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艺术基金会、各类艺术研究会等成为重要的组织力量。在对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欧美日韩的组织形式与功能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提出中华传统艺术组织传承的发展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组织传承的效能提升。

梁晓萍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授

《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战略研究》

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战略研究首先对法国传统艺术传承战略、日本传统艺术传承战略、美国传统艺术传承战略、近现代中华传统艺术传承战略与当代中华传统艺术传承战略进行考察与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太谷县传统民间社火艺术表演、戏曲展演及晋剧剧目的传承与创新、太原古县城非遗体验馆、传统曲艺襄垣鼓书、传统表演二鬼摔跤、舜王传统祭祀文化等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实例,提出了本真性传承的辩证性思索,将传统艺术的传承战略与传统文化的宏观传承、传承战略的梳理与传承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探讨中华传统艺术传承与现代性转化的路径。

卢文超 东南大学教授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制度体系研究》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制度体系可分为生产制度、分配制度、消费制度、教育制度、保护制度。第一,生产制度可分为艺术家以及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生产制度;第二,通过回溯中西方艺术分配方式的转变,指出以国家和市场为主导的两种分配制度的不同之处;第三,梳理中西方艺术消费制度,探究现代艺术消费制度对中国传统艺术现代传承的影响;第四,归纳培养艺术家的专业性艺术教育制度与培养艺术观众的普及性艺术教育制度;第五,就保护制度而言,包括本体性保护、外延性保护与外部性保护,以及相应的抢救制度与推广制度。通过对五种制度体系的探索,形成对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制度的整体性理解,助力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

陶小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与保护状况》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保护主要有四种方式:制度化方式、抢救性方式、生产性方式和整体性方式。鉴于社会力量在中华当代传统文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理论体系可以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发展脉络、保护现状及前沿趋势的探析,结合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借鉴国内外传统艺术传承经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艺术当代公共参与理论建构、中华传统艺术当代公共参与影响等方面,凸显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价值,在共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之上构建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理论体系。

专题论坛二

主持人:车文明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

周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数字经济下传统艺术的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研究》

数字经济下传统艺术文化产业链发展历经标准化文化产品链、特色化文化产品链、推广性文化产品链、融合性文化产品链四个阶段。创新驱动下传统艺术的文化产业链构建需要人才要素的智力支撑、技术要素的创新支撑以及市场要素的发展支撑。基于传统艺术IP的文化产业链衍生、传统艺术的数字创新计划、多元媒体下“小众”产品到“大众”产品、用户参与式的传统艺术品牌构建和全球文化产品链下的集群发展等引领了数字经济下传统艺术文化产业链的路径创新,促进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发挥了文化产业价值链传播和经济的双重价值。

耿钧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

《在争议中赓续:形式分析方法在美国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展开与承继——

以巴赫霍夫为中心的考察》

巴赫霍夫的形式分析理论极大影响了西方早期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巴赫霍夫的形式分析方法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美国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滥觞与形式分析的缺席;美国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拓展与形式分析的在场;美国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赓续与形式分析的传承。以巴赫霍夫为中心的考察,一方面可以从艺术史层面构建形式分析方法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路径,另一方面可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之内探讨形式分析方法在美国的延展谱系。

陈天一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共生理论视域下非遗传承人时代生境》

共生理论被人文学科广泛关注,胡守钧教授提出“社会共生论”,认为共生是在无法排除任何共生对象的客观前提下,主观地实现人类社会交往中照顾各方利益的机制和架构。把共生理论框架引入非遗传承研究,可将非遗传承人分为家庭、族群、机械复制、互联网为主导因素的四个社会共生圈层。从社会大环境中考察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的互动和互补关系,整体性关照在政策支持、生存问题、文化修养、数字手段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非遗传承人的时代生境。

崔杨柳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

《国家艺术基金组织传承的效能研究》

国家艺术基金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文艺创作的积极性、积极引导艺术创作与艺术活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艺术基金各项目类型,特别是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的发展成就进行归纳梳理,进而对其组织效能进行分析,从学理层面上来看能说明我国艺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而针对薄弱环节不断优化完善,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效能提升建言献策,从而促进国家艺术基金组织体制机制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孙美棋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硕士生

《日本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战略研究》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日本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战略表现出阶段性变化。通过文化产业的建构、政府财政的扶持、相关法律的出台、艺术教育的加强等具体措施,日本传统艺术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多方发展,提升了综合国力,获得了文化认同。日本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主要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财政多方位扶持、各文化主体参与、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传播、创新推动传统艺术发展等举措,对我国当代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专题论坛三

主持人:楚小庆 南京博物院古代研究所副所长

侯秀华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副教授

《传统音乐作品的中国范式蠡测》

传统音乐作品的中国范式体现在运用“腔音”方面的特点,“散而有序、序中有散”的中国速度,“刚柔相济”的中国力度,“丰富多彩、泛音心声”的中国音色,“深挖经典、推陈出新”的中国智造。指出传统音乐作品的中国范式具备国家形象性、民族多样性、文化象征性、审美普遍性、艺术风格性、艺术融通性等特征。中国音乐的范式研究还需从音乐本体入手,不断深挖,在旋法、乐曲结构、演奏方法、表演形式大胆拓新,在继承与交流、融通与再造中实现传统音乐现代化演进,让更多有中国范式的优秀音乐作品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

刘佳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副教授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礼乐体系建构实践史研究》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一种文明进步,也是一个发展目标。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以传统礼乐观念为根基,围绕建构“国家礼乐”的主题,展开礼乐的民俗研究、理论研究、功能研究、音乐学及音乐本体研究以及现实意义等多方面探讨。把礼乐文化谦和有礼、威仪有序的精神内核和金石乐悬、中正平和的外在表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张雁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讲师

《传统戏曲与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研究——以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教育部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实践为例》

传统戏曲通识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研究成果较少等问题,与此同时戏曲艺术则面临着传承模式单一、市场萎缩、认知度降低等现实困境。传统戏曲作为通识教育资源,其价值远未开发,教育机制尚未形成。戏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体系架构,首先需要建构戏曲文化传承的基地培养模式;其次推进以演带学、以演带教、以演带研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而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增强学生声乐培养的综合素质。“戏曲进校园,传统文化上讲台”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逯璐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讲师

《20世纪晋剧传统唱腔音律研究》

晋剧也称“中路梆子”“山西梆子”,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往对晋剧音律的研究多从形态学角度论及“三度间音”所具有的游移性问题,结论至今未有实际客观测音数据支持。在跨学科视域下,采用现代测量手段进行测音,结合音高分析、音程分析、核心音列分析、调式音阶分析等具体方法,归纳晋剧传统唱腔音乐律制特点,建立晋剧唱腔音乐音律音系网模型,证明七倍音、十一倍音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存在的必然性,以具体的数理依据为晋剧音乐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许晓云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讲师

《山西经典舞蹈作品的当代审美创作模式研究》

山西经典舞蹈作品如何在当下更好的发挥其“经典”魅力,必须解决“如何对经典艺术作品进行现代重塑”“如何提供独特且有效的‘中国答案’”“如何对传统艺术作品进行现代化改造”等学术与实践层面的问题。经典舞蹈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凸显产业性、传播性与审美性,相信经典力量,坚守精神内核,大胆跨界,不断打磨,呈现规模化效应。以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艺术创作,找寻变化点与锚定点,探索让山西经典舞蹈艺术作品与时俱进、常演不衰的实现路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622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欢迎您